当前位置:首页>>导师介绍 导师介绍

张海峰

发布时间:2018-09-12 浏览次数:0


姓名:张海峰  

专业技术职务:三级教授

导师类别:博士研究生导师(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运动康复与健康)

研究方向:高强度间歇运动处方

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 亚洲运动科学学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委会运动康复学组副组长、河北省康复医学会运动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SCI期刊《Frontiers in Physiology》、《The 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 & Fitness》编委,《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委。香港浸会大学许士芬博士体康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客座教授。

个人经历:

1990-1995年在张家口医学院学习,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河北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从事临床骨科工作,主治医师。2002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 2007年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在香港浸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至今,在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工作。2015年—2016年在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作为客座教授访学。

学科建设:

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运动康复专业)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标)运动康复专业组秘书;教育部首批学校安全教育专家;河北师范大学运动康复与健康硕士学科带头人。主持河北省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改革课题两项。

教学工作:

担任本科生《运动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要》课程;硕士研究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理论与方法》课程;博士研究生《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2021年,获得河北师范大学“十佳研究生导师”荣誉。

科学研究:

在运动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系统研究了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的减肥效果,对比了高强度间歇训练与耗氧量相当的中强度持续训练对身体脂肪量,尤其是腹部脂肪量的影响。证实了HIIT减肥的时效性以及减少腹部内脏脂肪量方面的特殊效果。研究成果为减肥提供了一种新的运动方式。HIIT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全身脂肪量,也可以有效减少腹部内脏脂肪量,而且由于时间较短且存在间歇而更容易接受和坚持。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针对新冠肺炎对心理应激研究的国际合作课题一项,已经完成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河北省科技项目多项。已经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0余篇。曾获得河北师范大学“十三五”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

一、科研项目

1. 主持(排名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高强度间歇训练减少腹部内脏脂肪的效果、机制及心脏风险性研究(31771319)》(2018-2021)。立项机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结题。

2. 主持(排名第一)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一项,《大学生运动心功能异常待选检测指标的研究》(2008-2010年),立项机关:河北省科技厅,已验收结题。

3. 主持(排名第一)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大强度间歇运动锻炼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效果及机制研究》(2013-2015)。立项机关:河北省科技厅,已验收结题。

4. 排名第二参加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有氧运动预防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炎症及肝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2009-2011),立项机关:河北省科技厅,已结题验收。

5. 排名第三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早期游泳锻炼对大鼠成年后代谢综合征影响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2009-2011),已结题验收。

二、代表性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1. Li, F., Kong, Z., Zhu, X., Chow, B. C., Zhang, D., Liang, W., . . . Zhang, H.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elicits more enjoyment and positive affective valence than moderate-intensity training over a 12-week intervention in overweight young women. 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 & Fitness. 2022;20(3):249-255.

2. Zhang H, Tong TK, Kong Z, Shi Q, Liu Y, Nie J. Exercise training-induced visceral fat loss in obese women: The role of training intensity and modality. Scand J Med Sci Sports. 2021;31:30-43

3. Nie J, Zhang H, Kong Z, Wang C, Liu Y, Shi Q, et al. The impact of exercise modality and menstrual cycle phase on circulating cardiac troponin t. J Sci Med Sport. 2020;23:309-314

4. Liu Y, Dong G, Zhao X, Huang Z, Li P, Zhang H. Post-exercise effects and long-term training adaptations of hormone sensitive lipase lipolysis induced by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in adipose tissue of mice. Front Physiol. 2020;11:535722

5. Chow BC, Li S, Zhu X, Jiao J, Quach B, Baker JS, Zhang H. Effects of descending or ascending stair exercise on body composition,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young chinese women with obesi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Sports Sci. 2020:1-7

6. Zhang H, Nie J, Kong Z, Zhu X, Liu Y, Shi Q. Impact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exercise and 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exercise on the cardiac troponin t level at an early stage of training. J Vis Exp. 2019:e60252

7. Zhang H, Nie J, Kong Z, Cao W, Zhu X, Zheng Z, et al. The ctnt response to acute exercise at the onset of an endurance training program: Evidence of exercise preconditioning? Eur J Appl Physiol. 2019;119:847-855

8. Nie J, Zhang H, He Y, Cao W, Liu Y, Kong Z, et al. The impact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on the ctnt response to acute exercise in sedentary obese young women. Scand J Med Sci Sports. 2019;29:160-170

9. Tong TK, Zhang HF, Shi HR, Liu Y, Ai JW, Nie JL, et al. Comparing time efficiency of sprint vs.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in reducing abdominal visceral fat in obese young wo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ront. Physiol. 2018;9:9

10. Zhang HF, Tong TK, Qiu WF, Zhang X, Zhou S, Liu Y, et al. Comparable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and prolonged continuous exercise training on abdominal visceral fat reduction in obese young women. J Diabetes Res. 2017:5071740

11. Zhang HF, Tong TK, Qiu WF, Wang JJ, Nie JL, He YX. Effect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protocol on abdominal fat reduction in overweight chinese wo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Kinesiology. 2015;47:57-66

三、专著及教材

主编. 《康复评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

编委. 《运动损伤与康复》.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年

编委. 《体育保健康复指南》. 中国康复医学会. 2019年

编委. 《运动创伤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年

编委. 《体育康复》.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年

四、社会服务

为解决由于新冠疫情隔离不能进行正常运动锻炼的问题,带领团队及时编写了《基于提高有氧能力的居家高强度间歇训练指南》,该指南发布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科学论坛等网站,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该指南的视频演示部分被河北省教育厅网站的河北省基础教育在线教学资源平台采用,并进行积极推广。河北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并在相关栏目进行了报道。另外,定期在河北电台进行科学健身方面的科普讲座工作。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版权所有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南二环东路20号(050024) 电话:0311-80787700

本站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冀ICP备18011017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